小麦研究中心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由我国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蔡旭院士创立。蔡旭院士早期利用在美国搜集的3000余份小麦育种资源,选育出“早洋麦”、“胜利麦”、“明尼2761”等一批优良骨干亲本,开创了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种质资源创新以及育种工作,在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育成了农大311等四个品种,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随后,杨作民、刘广田等一批老先生继承并发扬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小麦育种事业,在小麦抗病遗传和品质改良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鉴于老一辈科学家在中国小麦遗传育种事业中的引领作用,1985年农业部批准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室”。

我们的使命

我们能主要围绕着小麦遗传资源的发掘与创新、小麦抗逆性遗传改良、小麦多倍体和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制、小麦产量与品质功能基因组和小麦分子育种等重要研究方向开展工作。

团队简介

经过30多年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一支学科交叉、目标集中、特色明显、成绩显著、优势突出的科研创新团队。2015年正式成立“小麦研究中心”,中心名誉主任为孙其信教授,主任为倪中福教授。现有固定研究人员20名,其中教授为12人,副教授7人,讲师1名。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入选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青年托举人才1人。

研究成果

在全体老师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中心在“十三五”期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1项,参与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近5年在小麦研究方向在包含Nature(1篇),Nature Communications(1篇),The Plant Cell(4篇),Molecular Plant(1篇),New Phytologist(1篇),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2篇),Plant Physiology(2篇),The Plant Journal(3篇),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0篇)在内的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研究论文共计57篇;审定小麦品种7个,获得新品种权1项;出版专著2部。2016年-2020年期间,中心引进青年人才6人;培养博士研究生41名,硕士研究生80名,博士后7名。

研 究 成 果

left-quotes-sign

我恪守作为一个科学家要正直,要坚持科学态度和求是的信条。

caixu
蔡旭

小麦栽培及遗传育种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小麦杂交育种的开拓者和新中国小麦育种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Go to Top
+
Same Page